一棵雪松,安静地站在杭州市采荷一小采荷校区校园的西南角。
高大、挺拔,高度已经超过了六层居民楼顶。
阴雨天,它融进了灰蒙蒙的背景里。如果凑近看,你会发现,雪松繁密的枝丫上,已经没有了象征着健康的绿色针叶。本应四季常青的它,呈现出暗褐色的颓势。去年底,绿化部门在反复查看后,宣布了它的死亡。
【资料图】
这棵雪松,和1987年建校的采荷一小年龄相仿。三十多年来,它一直在校园的西南角,陪伴一届又一届孩子成长。
采荷一小副校长方卫成说,这是一棵见证了采一创建、发展、壮大的一棵雪松,因为天牛等虫害而死亡,老师和孩子们都很不舍。
开学前,605班的宋昕颖为雪松写下了告别信。
“我是校园角落里那棵已经屹立了三十余年的松树。如今,我即将带着所有的美好回忆,离开采一校园。可是,我真的非常舍不得你们……‘高松出众木,伴我向天涯’,再见了,我亲爱的同学、老师们。我给予你们树荫,你们给予我欢乐。我奉献出茂密青绿,你们回馈我学富五车。春天已经来了,原谅我不能变绿,不能再看着同学们快乐成长,但我会在心中一直守护着大家。祝福同学们学习进步;祝福老师们桃李满园;祝福咱们的采一越来越好!”
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的雪松,即将和孩子们告别。
这段时间,老师和孩子们都在尝试用特别的方式留下这棵雪松,记录它的故事,画出它的样子,拓印出它皮肤的纹路……
前不久,红山森林动物园为一只寿终正寝的马来熊认认真真地写下讣告。今天,我们想说一说,告别雪松的故事。
这个星球上,每天上演着生老病死。但仍有很多人,愿意记录陪伴我们的如家人如伙伴般的动植物朋友,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,我们永远为这份真诚热泪盈眶。
它是伙伴
教龄38年的殷杭老师在采一建校初就来采荷校区任教。
在他的印象中,雪松是建校后第二年的植树节种下的。“当时,有很多棵泡桐,但只有一棵雪松,是我们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种下的。”彼时的操场还是泥沙地,雪松也还是小树苗的模样,两米左右的高度、不起眼的角落位置,并不惹眼。
在校园里,雪松绝对是最“淡定”的那一个。它位于校园西南角的沙坑旁,并不是集体照背景的首选,只是偶尔,会出现在校园活动的留影中。比如一次三跳比赛,在远景中,有它默默地站在右上角;比如在一次体育课上,它有了一张和正爬杆的孩子们的合影。
一次三跳比赛,在远景中,有它默默地站在右上角
一次体育课上,它有了一张和正爬杆的孩子们的合影
但雪松,在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中,长成了高大、挺拔的模样,树冠亭亭如盖,散发着温和而清新的松香。
老师和孩子们记得这棵“不争不抢”的雪松。
曾经,雪中的雪松
“夏天的时候,我们特别喜欢待在雪松下,树荫特别凉快,而且松香很好闻。四年级时,雪松旁边一圈是我们班的卫生包干区,我们早晚都会在树下扫掉下来的松针,可能是因为它年纪大了,松针掉下来很多。”605班的宋昕颖说,她曾捡了几根松针,还被酷爱植物的弟弟做成了松针标本珍藏起来。
下雪的时候,雪松就成了名副其实的“雪”松。“它身上雪白,亮亮的,特别好看!”宋昕颖说,和雪松朝夕相处三年,看到它病死了特别伤感。“这棵树已经像我们的伙伴,而我们六年级了,即将要离开母校,很舍不得……”
“我记得这棵雪松!” 在校友群里得知雪松的消息,2009级毕业生王一哲正在转机前往土耳其参与地震救援。大学毕业后,他成为了公羊会的一员,除了负责宣传工作,也参与一线的搜救行动。
他记得自己四年级时第一次来到采荷校区,雪松就在学校的“右上角”。
“对那时候的我们来说,它特别高大、枝繁叶茂。是我们很多孩子的一个小型乐园,特别是夏天的时候,我们经常在树荫下捉迷藏,体育课时,也特别喜欢躲在树下。”雪松下还有很多会团成一团的“西瓜虫”,在树下挖“西瓜虫”曾经风靡一时。
有一次,他因为心情不好走出了教室,后来,老师在雪松旁找到了他。雪松像一位可靠的老友,治愈了他。他说,小学时的自己,学业成绩普通,而且非常腼腆,这些年,他逐渐成长,普吉岛凤凰号搜救、老挝水电站大坝坍塌搜救、重庆万州坠江公交车搜救等,都有他的身影。他一直记得校园里的参天大树,也慢慢成长为它们的模样,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不说再见
雪松生病是在去年的三月份。学校总务处的老师发现,雪松的顶部开始发黄。学校找来植物专家来治病,尝试了很多种办法。
去年夏天,在治病中的雪松,依然伸展繁茂的枝干,亭亭如华盖的树冠仍给孩子们撑起一方清凉。但在去年秋冬,所有的方法都没有起色,雪松没能挺过来,病入膏肓。
悲伤来得突然。
去年十二月,老师告诉了孩子们雪松的病情。大家决定,用自己的方式来记住雪松。
孩子们拥抱这位老友,与它合影。
美术老师张汉艺带着六年级的孩子们观察雪松,画下它的样子。
“我们想为雪松办一个展览。”张老师说,这不是单纯画一棵树,还有着孩子们对生命的理解。
604班的宋芙雅在黑色的纸上画上了金色的雪松。她说,在雪松身上,读到了积极与顽强,不管是台风天还是大雪天,它从不畏惧。她还画下雪松发达的根系。四年级的一次,几个小伙伴好奇雪松的树根有多深,横着挖了几米的沙土,发现“是根还是根”。“雪松真的厉害,根扎得很深,扎实。”
黄想依则给雪松画了一个温柔的夕阳背景。雪松旁,她画下嫩绿色的草地,有三花猫、兔子和小鸟在欢乐地玩耍。这是她想象中,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模样。“虽然雪松死了,但它陪伴了我们很久,在我们心里,它永远都是生机勃勃的。”
科学高佳丽老师带着孩子们探究雪松的死因。“我们计划对雪松周围的其他植物、所处环境、树皮现存的情况等进行研究,尝试推测引发雪松死亡的原因。”同时,得知雪松因为存在安全隐患可能要砍断,想留下树桩等进行观察。“比如通过对年轮的观察来了解小区的气候环境,三十多年的老树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。我们都很希望,雪松以其他的方式留存下来,继续陪伴我们。”
音乐老师带着学生为雪松写下歌曲……
雪松,不说再见。
副校长方卫成说,这几天,老师和同学们还在讨论,如何和雪松告别,如何让它通过其他方式继续活在校园中,让未来在这个校园里读书的孩子,也认识这一位老朋友。
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钱君婷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冰洋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